上海交大楊旭東組Nano Lett:FF創(chuàng)紀錄84.25%!取向增強中間層實現高效錫鉛二元/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發(fā)表時間:2024-12-25 11:50 窄帶隙(NBG)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的性能受到電子選擇性界面處嚴重的非輻射復合和載流子傳輸障礙的限制。上海交通大學 楊旭東教授帶領其團隊揭示了分子取向在鈣鈦礦/C60界面處有效缺陷鈍化和保護Sn2?的重要性。他們構建了一個內部自錨定的雙鈍化(ISADP)層,其中PCBM的取向可以通過銨基和羰基之間的相互作用得到顯著增強。這可以促進與C60的接觸,并**限度地減少電子傳輸界面處的非輻射能量損失。這一策略顯著提高了NBG PSC的填充因子(FF),從77.45%提升至82.88%,光電轉換效率(PCE)也從20.67%提升至24.02%。此外,單片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TSC)展現出了高達28.12%(反向掃描下)的認證PCE和創(chuàng)紀錄的84.25%的FF。這項工作為提升單片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的性能開辟了一條新途徑。 An Orientation-Enhanced Interlayer Enables Efficient Sn–Pb Binary Perovskite Solar Cells and All- Perovskite Tandem Solar Cells with High Fill Factors
- 產品咨詢及購買請聯系我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