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新國大侯毅JACS:配體介導的表面反應實現(xiàn)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的純二維相鈍化發(fā)表時間:2024-12-23 11:29 二維/三維堆疊的異質結構表面鈍化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提升n-i-p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的效率。然而,二維鈣鈦礦中無序的量子阱寬度分布不僅導致了能量景觀的非均勻性,還引發(fā)了晶體結構的不穩(wěn)定性,嚴重阻礙了n-i-p型PSCs性能的進一步提升。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zhàn),天津大學 胡文平教授與新加坡國立大學 侯毅教授攜手合作,帶領團隊開創(chuàng)性地提出了一種創(chuàng)新的多功能方法——配體介導的表面鈍化技術。他們通過雙配體共沉積技術,成功制備出了具有均勻能量景觀的純二維相鈣鈦礦鈍化層。在這個過程中,具有較大分子尺寸和較低吸附能的3,6-二甲基-咔唑-9-乙銨碘化物優(yōu)先吸附于鈣鈦礦表面,有效調控了間氟苯乙銨碘化物與鈣鈦礦表面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形成了具有狹窄量子阱分布和均勻表面電位分布的二維鈣鈦礦結構。 尤為重要的是,這種精心設計的表面限域二維鈍化層不僅能夠在鈣鈦礦與空穴傳輸層的界面處維持更高的電場強度,還進一步提升了電池的整體性能。因此,采用該技術的**器件在0.05平方厘米的面積上實現(xiàn)了25.86%的轉換效率,在1平方厘米的面積上也達到了25.08%的轉換效率,同時展現(xiàn)出了**的運行穩(wěn)定性(T90 > 1000小時)和出色的熱穩(wěn)定性。這項研究為PSCs的高效穩(wěn)定二維鈍化策略開辟了新的思路,并提供了深入的見解。 Ligand-Mediated Surface Reaction for Achieving Pure 2D Phase Passivation in High-Efficiency Perovskite Solar Cells
|